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FAN某”的离婚财产分割判决书(全文)
哈里斯女粉搞4B运动、毒杀丈夫,回旋镖能否让美国“血流成河”
这把绝对高端局,只有中国人才懂
许纪霖:珠海驾车撞人事件的背后,弦绷得太紧了,要给人们以松弛感 | 二湘空间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严明《江湖问答》 线上分享会实录(14000字)
Original
严明
蚂蚁摄影
2024-08-30
蚂 | 蚁 | 摄 | 影 |
批评若不自由 赞美则毫无意义
《江湖问答》
蚂蚁隔壁班--严明在线分享会声音版
语音整理:宁夏-玫瑰之上
文字整理:四川-王艳秋
大家好,很准时。我是摄影师严明。今天很开心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形式。在这里跟大家聊天交流。我想首先讲的是,你们将听到看到的是一类摄影、一种摄影师的代表,讲到的方案也是个人方案,不是标准答案。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一概而论都是错的。大家把这个问题先搞清楚,不然的话今天晚上也将是错的。
我们直接开始提问吧。
Q1:
我想听听图片的编辑思路,想听严老师讲讲图片的编辑、专题的选择、组照的拍摄。老师是如何选定一个拍摄专题的,在这个过程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严明:
关于图片专题的拍摄这方面的问题好像很多,我也经常会被别人问到。但是了解我的朋友可能看到这个问题就会笑。为什么呢?因为我很早我就很明确的提出,其实
我是一个反题材者。
我的意思是我抗拒命题作文和主题先行。我认为那不是作品产生的正确的顺序和方向。这个问题说来话还是有点长。你比方说我之前当过摄影记者,干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在拍专题做专题。
我在想这是不是跟以前的图片发表的载体有关系,你拍专题,是不是觉得要凑一组,然后发公号,是这个思维吗?我自己个人是非常坚定的,就是单张照片的搞定和成立。我认为才是一切的重中之重。所以这个问题从应该从两个方面说都是问错了人了。
我反对主题先行去拍照这档子事,我是一个单张的主张者。
我认为一张照片不必跟前一张和后一张一定有联系。当然这个话不能一概而论。那你说你的作品放到一本画册里面,是不是一个系列?是一个系列,你最终把它弄到一块儿,你只要给他画册取个名字,可以是一个系列。但是你说是什么主题呢?
它不是,它每一张各有主题,我以前搞乐队学乐器的时候,一个老师跟我们讲,你们这样好好干,将来写写歌搞创作。好的话,一曲成名,他说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五曲成名呢?当然了,不耽误你能写出五首以上的好曲子。五张以上的好照片。但是我讲一下,为什么说先拿一个框再去搞,往框里面放,这个顺序是错的,我认为一张图像的产生,它应该是你的观看。先有感,然后你去拍,我认为你有感就是最大的意义。那你这张照片就一定会投射映照了你自己的一个感受。你把它做好完成做好传递。这就是一个图像给别人观看,他们建立了一个意义,在做这些的过程中间,首先应该是本着自己的喜好,把喜欢的事儿或者是那个面相给来做擅长。这个擅长了之后,就是说你某一类的作品会越聚越多。
所谓的大的主题,我认为它是事后是会浮现出来的。他就像一个你自己淘金的过程。你不能问怎么去选取,怎么去切入,哪里有黄金,黄金是在泥沙里面的。你淘完了,它最后这些好的东西留下来聚在一起,你再给他取个名字就行了。他这个东西叫黄金。
所以我意思是先拍好单张,然后再连缀成一个系列灵感等。这些东西都是从行动中来的,就是你先大量的去做,最后才慢慢形成自己的一个风格、一个喜好、一个走向,而不是你倒过来。你先有几张照片,最后才连缀成所谓的主题。所以这就是我认为影像产生的一个顺序。摄影有很多坑,我觉得这个是偏偏是一个最深的最大的一个坑。
我第一本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名字叫“谁先动心,谁先死”。就是讲这个问题,我很反对。因为我是从拍专题完成任务过来的。我认为你先去找专题,这个是错的。应该就像没有触发之前,你就缴了枪。你主动去领了一副枷锁镣铐在手,而不是就是让你的天真敏感先行。
Q2:
能详细讲讲《昨天堂》这本书的编辑逻辑和照片挑选标准吗?
严明:
关于图片的编辑,说实话我自己不擅长,我知道有很多老师都有这方面的课。我觉得编辑图片可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专家,他能把别人的作品编辑的特别好,特别科学,特别有条理。我的两本画册的编辑就是我自己凭直觉,凭感觉弄的。他们有没有顺序呢?有,但是这些不是一定的。如果你现在把书收起来,然后让我重新编,那肯定它又是另外一个顺序。我基本上是先给他分个块。比方说把这一百多张照片分成四块,大致的归类,让人家阅读不会太疲劳。排序总的来说还是一个就淡进淡出。比方说有两张照片,上来先来两个大特写,那也不太合适。来一点轻松的淡的小玩意儿,先往前排。
刚才讲的那个分块也是做到一个大致的起承转合。我编辑也没有什么技巧,自己比较满意的照片往前排就是我的技巧,讲起来觉得会好笑。给照片分块,你也不一定要这样做,就是那些块,给他们再分别取一个名字。这些分到块里面的这些照片也不是一定的是一类的。我把那个名字定的都挺飘渺的。比方说“大国志”,这里面什么叫江湖,什么叫众生?你不觉得这两组里面照片里互换也可以吗?我认为就是这样,因为我们是搞单张的,所以这些框也其实也都不太存在。
这个问题就讲完了,不知道满意不满意。你要是特别相信这中间非得有一个思路理念的话,那你去找那个特别懂的人,去帮你分分块,也是可以。然后我觉得最主要自己得有个感受,因为照片是你拍的。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出处,自己编,我觉得最好。
Q3:
那您的创作可不可以说不是有的放矢,而是先射箭再画靶心了,那么不带主题的拍摄,后期选片时,也会有一个主题串起来。那么这个带着主题拍和带着主题选,你认为他们的本质区别是啥?
严明:
带着主题选这句话,不对。你本来都已经不带主题拍摄开放式的,就凭感受尊重自己的敏感去拍回来,主题或者是它们之间有共性的东西,它自己会浮现出来。你都自由拍回来了,你为啥带着主题去选。你拍过来的照片我觉得它们自己会说话,会站队,主题它会浮现出来的。
我觉得摄影师特别重要的,就是要你先广泛的去拍。
我刚开始搞摄影的时候,也是什么都拍。组织拍美女,我跟着去拍,组织去拍体育比赛,我也跟去拍,休闲娱乐什么的内容也去拍。因为开始你对自己的喜好擅长不了解,各种各样的东西拍回来之后,还有一个淘的过程。你发现你拍美女拍不过某个同伴,他这个美女就特别有认识,有感情,拍的就特别美丽。那我们就慢慢的就算了,那美女人不拍了,拍体育也经常拍虚,那算了,体育也不拍了。然后你自己的喜好和擅长的线你就能理出来,比方说我对历史文化的事情感兴趣,我看到庙我就有兴趣,拍不拍我都先上去转一圈,这些物件啊、雕塑啊、看到僧人我都觉得有感觉,这样慢慢的把你这条线捋出来,就能慢慢的往某一个方向去靠。
Q4:
新纪实摄影是否有必要向当代摄影转变?或借鉴些什么?我是老师的铁粉儿,有老师的“三部曲”,我把“能把日常的苦闷转化为艺术的,那更是牛逼闪闪的才华。”视为“明言”
严明:
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一点大,不是说要往什么上面转变,我觉得完全应该向当代艺术做借鉴,借鉴它开放的新的形式,不统一的话语。你勇敢的去面向那种更深刻的启发性,我认为当代艺术中间有非常重要的浓度,它的创意性和它的启发性就是启示性。我不知道咱们群里面是不是拍纪实类朋友特别多。我之前是觉得我们刚学摄影的时候,最初的那种传统纪实摄影的形式,是有问题的。看着也特别老旧,我认为早就应该向当代艺术做借鉴,事实上已经在做了,做了很多年了。
Q5:
从《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大国志》《长皱了的小孩》到《昨天堂》,老师的书名都很诗意,我想听听如何给一个拍摄主题取名字。
严明:
好,关于取名的这个问题,也跟我刚才讲的那些理念是有关系的。2011 年参加侯登科奖的时候,我才把“大国志”这个名字就是所谓的专题,我觉得说系列更准确一点,我才把这个名字想出来了。之前这个系列是别的名字,最早还叫“我的码头”,是一个泛泛而论的一个名字。你说“码头”,别人就会认为你是拍长江的,拍三峡的,等等各种标签就会飞过来。然后我就赶紧往往河南跑,往内蒙跑,然后别人不会再说,我就是拍三峡的了。
所以后来就干脆就把这个名字干大,我说话比较直接,就是说这个框是后来做的,做一个大框,东西就可以往里放。我认为所有的这些主题,这些散的照片,但最后他是统一到作者身上的。他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往里面装的,说叫“大国志”,当然了,有大国小民老百姓等等。但是中间我拍只猫也可以放进去,我拍一只鸡也放进去了,我拍一个女孩子穿内衣也放进去了。没有人告诉我,这怎么不搭,怎么能叫大国志,我觉得没有关系的。你说按我刚才讲那个顺序,我怎么连照片都没拍,连家门都没出的时候,我背起行囊跟家人挥挥手说再见了,我要准备出去拍拍一个大国志,你这不是神经病,对不对?肯定是物料先回来,然后再给他取名字就是了。取名字费点劲,一天想不出来,想一个礼拜,总能想出来。
关于给书、画册取名的这个事情,这是你自主表达、命名的一个机会和权利,要重视。
有一年我收到两个摄影师寄来的画册,他们把作品集名字定为“边走边拍”。我说你这不行,这个就是没有态度,没有表达。什么叫边走边拍,你难道是坐在这边拍的吗?还是坐在轮椅拍的吗?
什么叫态度?什么叫表达?就是你这个给书定名字,就要把你的态度说出来。《我爱这哭出来的漫》,这不是态度?这就是态度了,对不对?《长皱了的小孩》,这世界上其实没有大人,只有长皱纹的小孩,就是在就表达传递一个观点,一个态度,对吧?
所以你给自己的作品、画册取名字的时候,我认为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拎出来,要有个指向。
Q6:
您刚刚聊到了“侯登科奖”,我想听听您聊聊这个奖,聊聊现在对有些影友热衷参加各种摄影奖是怎么看法?
严明:
好像年轻的时候会有那种跟别人去比较的心理。所以那个时候就很乐意去打比赛。一是对专业度的信任和敬仰,再打比赛还有一点奖金,所以很乐意去做。我想跟影友们讲的是现在各种摄影奖在变多,包括摄影节的这个节奏,比如说一年两年一次,但是这个节奏它不应该干扰到你创作的节奏。我就听过影友跟我诉苦,有比赛他就想去打,一年忙几个奖,忙几个摄影节,都把创作都打散了。所以我说比赛那个节奏和时间上的规律,不是你做作品和出作品的节奏,有选择的去做,我认为是可以的。
Q7:
您的作品李为什么很少有广州的影像,广州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吗?看严明老师的作品都是游走各方拍摄的,我碍于生活工作,没法信马由缰,那如何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拍摄出不一样的作品呢?
严明:
我回广州的时候基本就是不拍的。这完全是个人爱好、个人类型,没有指导意义。广州这边纬度比较低,早晨看不到日出,傍晚也看不到落日,对不对?太阳常年在头顶上,影调感觉久了,就是无感。等到了北方、东北、西北,我觉得呼吸着那种冷空气,看着那个斜斜的光线就会很来劲,就很喜欢,这完全是个人喜好。在熟悉的环境里面拍东西变难,这是很正常的。
如果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你换不了地点,我觉得你可以换环境,换形式,你可以改变自己生活的接触面。
比方说你常年在写字楼里面跟专业白领打交道,但是可能很少跟农民工朋友打交道,你试试去接触一下不同生活层面上的各类人、各类群体。这就是换环境,换环境的好处是你会有新的生活层面上的感受。还有一个在网上看东西,看新闻等等,也都多留意,多感受别人提到的事议论的东西,有时候是社会性的,其实很能启发你思考的,我们经常说有问题就有艺术,你要保持对一些事情的敏感。
很普通的环境也有可能有新的拍,我来找一张图给大家举个例子。
这不是我自己的照片,但是我很喜欢,是拍大运河的。这张照片的作者是温州的金辉先生。有很多影友会拍一条家乡的河流,但是又觉得这河流又很平常,也不出彩,也不知道拍点什么,拍一些船,一些运货的,拍一拍生锈的铁锚缆绳,就老觉得不出彩。但是我某一天看到了金辉老师的这张大运河里面的照片,我很喜欢,很震惊。三个青年在河里面伫立,身上描龙画凤的。其实大运河边上我也走过,我也拍过,觉得那个河很平,不好拍。
温州金辉摄
但是你看人家这个照片,我觉得就他蕴含着文化在里面,对不对?这些人你会联想他的身份,他们是当地混的还是打工归来的,你们会联想到他们的乡土民风是怎么样等等。我觉得都能给大家提供这个感受。所以说你比方说你拍一条河,你不应该就在岸边走着拍那种,对不对?在岸上,或者是离他几里地远的一个集市,上面我去拍了,算不算这条河,我觉得当然算了,对吧?他一样反映了当地的经济文化等等。比方说有个小孩背个小书包,书包后面印着一个喜羊羊,他是不是一个时代的一个印记,对吧?
或者说印的是小燕子,那又是一个时代的一个印记。我觉得你对这个东西有感,你对历史、经济、流行、娱乐这些东西你多知道点,你才不会轻易的错过和放过一些东西,直接就能用到你的画面里来,而不是在沿着河死走。
Q8:
看您《昨天堂》里有很多西北的照片,请问西北给您的直观感受是怎样的?西北真正触动您的是什么?和其它地方的区别在哪里?
严明:
为什么喜欢去西北呢?就是觉得东南无感了,这完全是个人喜好,就喜欢那边的广袤苍劲。如果明天去深圳办事,我想我不会带相机去的。因为对那个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无感,这完全是个人,不代表说深圳就没照片拍。区别就这些。西北的朋友,你们往东部或者说南方来看一看,你自己就知道差别在哪里了。
Q9:
宜昌,或者说长江流域给您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您用摄影记录长江流域的时候,是否会有何侧重?
严明:
宜昌的朋友,你好。最近在整理我的第一本书,才发现我应该都有十年没有到过宜昌了。长江流域给我的印象,我书里面也讲过,也是喜欢那里的地貌景观。然后饮食太多东西好吃不贵,这也是摄影能长期开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你问有何侧重?没有。我刚才说就是对一张的照片的完成,比较在意,把这个弦绷紧了就可以了。有感觉就抄家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Q10:
侯奖对您意味着什么?您获得这个奖后,对您的摄影事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吗?
严明:
这位朋友是在准备投稿、去投奖吗?你问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肯定和鼓励,也是我的荣幸。对摄影事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有着一切好的影响,具体我不知道怎么说。知道的人会觉得你是这个得奖者。不知道的人,你又不能追着告诉他。
Q11:
我想听听如何用摄影养活自己。
严明: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怎么想知道这个答案呢?你是想听听我是如何用摄影养活自己的吗?还是想开心一下?
我觉得上帝造人有意思,首先你要思考,要有思想。做艺术的人,你还要输出思想、创造作品。但是还要肉体存活,在肉体存活这一方面,我想所有人都一样的,你要找饭吃,我也要找饭吃。这个逻辑是这样,要么你有赚钱的能力,当然可以用摄影赚钱。还有就是你提供商品,如果你的摄影作品是商品,那也可以换来钱。很多人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思维的逻辑是有问题的。我辞职都已经十年多了,刚辞职那会很多人问我抱着同情的语气,你最近活的怎么样,过得怎么样,我说为什么都来问我这个问题,那过得怎样的时候,怎么没有人跟我讨论
把作品搞的怎么样了,对吧?
所以说大家在考虑怎么吃饱饭的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考虑我们吃饱了饭应该做什么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在金钱和时间上都比较富裕,又很想搞摄影,那我觉得就要尽快不要辜负这个机缘,这个是重要的,就是说你如果有这个钱,有这个时间的话,能搞好才是个最大的一个事儿。
Q12:
你的片子的观看方式,有着强烈的现场视意感受,融进了叙事,空间,格调。这和你积淀的阅历有关,能分享一下观看方式和现场视意之间的感受。
严明:
这位朋友造了一个词儿,“现场视意”不是太清楚,是什么感受。我自己的照片的,我在观看上,是比较喜欢中远景的东西。
我以前经常讲把人当景拍,把景当人拍。我喜欢古典端庄的画面,我很少去很明显的俯拍,仰拍,我的照片里面也很少有不露地面的,这当然只是一种习惯、个人喜好,不具有指导意义。另外一个我觉得是情绪上的克制,说克制是啥意思呢?表演上有个词儿叫“间离效果”。你把所有能明白不明白的东西交给图片,比较冷静。不要上来就哼唧哼唧,很多人是拍东西,事实上是哼哼唧唧的,能感觉出来他想刻画、表现、赞美,这些东西就流于明显。
Q13:
请问严明老师,您的大国志和昨天堂在形式上都采用了黑白方画幅,这几乎成了您作品的一种标签,您为什么选择黑白,未来是否会尝试彩色摄影在当前彩色为主流的时代?
严明:
最初的时候也拍彩色,就是同一个机器,你装彩卷就是彩色的,用黑白卷就是拍黑白。我搞摄影比较晚,很快就发现街上没有彩色的冲洗店了。一个城市里面就迅速的就变得三家两家一家最后没有了。因为什么呢?大家都拿着卡去激光打印去了,效果也特别的好。所以拍黑白,当时是觉得方便,方便自己冲洗,最后就持续的用了黑白。关于器材设备基本上胶卷也包括在内的选择,我这认为都就是合适至上,就是它得合适你,合适你要去干的事情。
Q14:
严明老师坚持用黑白胶卷的意义何在?有没有打算拍彩色?
严明:
历史的潮流中是黑白在先,后面才有了颜色。但是作为一个创作媒介,被选择的时候,他们两个摆在摄影师面前,几率机会是均等的,你需要或者是合适用彩色,那就用彩色,合适用黑白,你就用黑白。从这个层面上讲,我觉得黑白其实要更有特色一些。我的意思是抛开了他们两种胶卷的进化史上的先后,就不能说黑白代表落后,彩色代表流行和现代。黑白是把现实中的颜色抽掉了,他是这个世界的影子,不觉得更有当代感吗?更超现实吗?对不对?他是一个更邪乎的一个事情。从这一点来讲,它被使用,它完全有它自己的一个极具特色的一个东西。还有我觉得我拍的东西,用黑白符合这种中式的审美,因为中国人有看黑白水墨的习惯和这个情感在里面。有没有打算拍彩色?我拍彩色,我平时也拍彩色,我也用数码相机。
Q15:
我想问随着相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还有必要坚持用胶片拍摄吗?胶片摄影最终成为一种情怀,还是更利于摄影收藏限量艺术手段。
严明:
摄影收藏这个跟你用不用胶片没有关系。彩色的胶片也能做到,数码的也都做到。而且他们卖的一点都不差,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在所谓的坚持拍胶片都是在内卷。现在胶片的质量在变得非常的不好。
最终用数码是唯一的出路。
Q16:
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平时常用的器材吗?
严明:
器材就不分享了。
Q17:
我看老师拍摄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场景,现在有些影友像拍电影一样布置场景,安排演员,我想听老师讲讲他如何看待这种创作手段。
严明:
我觉得没有问题,导演式的作品,比方说安排演员、设置角色,或者是你自己置了景去拍等等。
一切看你创作的目的,要输出什么观念,输出什么思想,这些都是允许的。
我们以前做摄影记者的时候,新闻摄影里面它是严禁的,比方说去过分 PS, 去抠图,比如这两个位置远,不能把它给挪近一点,这就叫产生了像素位移了,这个是严禁的。但是从创作、艺术层面上,这都可以。去 PS 、搞并置、篡改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就看你想干什么。我还想讲的是有很多影友特别依赖后期、认为后期是多大的技术。有的时候我觉得那些无谓的后期过于甜腻的修饰没啥必要,后期能给你的也可以给所有人。
Q18:
严明老师是怎样上了摄影这条贼船的?怎么一个故事?怎样慢慢没有放弃的?
从摇滚乐手到文字记者到摄影师,您的职业轨迹是不是证明了“一图胜千言”?图片比音乐和文字都更适合您自身的表达需求吗?
严明:
我的第一本书随笔集《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里最后一篇,名字就叫“你是怎么走上摄影这条不归路的”。本来是在报社里面做文字记者,然后喜欢拿摄影记者的器材玩,就是着迷了,中毒了,中了器材毒了,然后自己买小相机,买小数码相机开始街拍。然后慢慢的搞一些个人创作。我非常感谢特别早就有人跟我讲清楚了一个关于创作的一个道理:
就是这照片里面要有态度,艺术是要表达和传情的。
以前做音乐,做乐队的时候的经历,后来书里面我也写过,我认为是一条失败的路。做音乐的特点还是要合作,音乐的门槛要高一些,你要花很多时间学习、练习。摄影技术门槛还是要低一些,有光的地方就可以按快门,但是观念、观点、态度的门槛不低。我搞音乐的时候就是没有重视创作,你要问音乐之路给我带来的是什么?那就是教训。图片比文字更适合我的表达需求。你自己不是搞文字的,都搞摄影,你一二十年搞了十多年,那段时间就根本就提笔忘字,音乐早不搞了,就不用比较了。
Q19:
请严明老师聊聊一切跟摄影无关的自己,比如其他爱好,闲散时间,阅读?等等?
严明:
大概每天花时间做的事情就跟大家一样,反正就是网上各种新闻基本上都保持关注,刷着看一些综艺娱乐节目、电影,还有手边经常会有几本小说什么之类的,然后看视频,看一些文史类的。以前迷恋过那些短视频,那些东西,后来觉得特别花时间慢慢的也都不看了,结束了。
Q20:
如何让作品带有自然的真诚和诗意?如何将现实、魔幻的残酷与理想主义的浪漫结合?如何让作品在忠实记录的同时具有人文关照和自我以及现实社会释放剂的作用?
严明:
这些问题都很大。创作、写东西,为什么不带着真诚呢?对不对?还有诗意,这是一个审美上面的一个问题。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决定性气氛”,我觉得拍照的时候,对气氛的把控和使用至关重要。我觉得这个是一件大事。什么是气氛呢?是一种情绪感,一种情境,能把你的作品在整个的力度、格调、浓度上面会提升,忽视就会吃亏。
这个问题其实还很大,气氛是一种更多人的感染力。气氛把我们的“看”送到了“感”的层面,你会将一次次的捕捉,把所谓的难得变成难忘。
所以好的照片一定要拍出气氛,里面的信息要素都齐全之外,还要有一种整体的情绪,它是一种味道和腔调。
这个东西就叫气氛,是它在默默的完成作品层次的提升。要重视利用气氛,这是一种必须,甚至能表现在你对一个场景的选择上。也就是说你在拍之前你就应该知道,这个气氛值浓度。就是在拍之前就要知道你要拍的东西,要表达的东西在这个现场的分值够不够,而不只是说内容齐全,内容在场他还要有一个气场,还要让这个客观带感。所以我也希望每一位影友在拍摄的时候,要注意和重视这个问题。
我自己不是搞理论的,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是有行业贡献的。有一年我在武汉做过一个分享活动,有一位影友结束的时候跑来跟我讲,他说上大学的时候就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对他影响很大,他现在就是一个全职的摄影师,我听了之后我还蛮欣慰的。这不是一个理论,但是你要知道,你才好利用它,它是让你作品能量加倍的一个东西。我们摄影师就靠一个四边框四边形解决问题,人家那个电影两个小时也是一个作品,我们就提供一帧画面,这一帧画面怎么能把所谓的艺术这个东西立起来,对不对?这中间我们就要用一切可用的东西,气氛这个东西是一个重中之重的一个事情。千万不能忽视。
Q21:
您觉得决定性气氛与决定性瞬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严明:
我刚开始搞摄影的时候,其实也是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忠实用户。我没有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说过他这个理论不对,我觉得决定性气氛这个观念是对他这个提法的一个延伸,一点都不矛盾。布列松说决定性瞬间,不代表不讲气氛。但是我觉得我们东方的观看,中式的审美其实是特别讲情境的。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的理论其实还强调的是关键的时机和位置,在画面中。他无疑想把事态体现的恰如其时,他抓的是情况的高潮。我认为这个气氛这个东西不仅要恰如其实,而且要恰如其氛,这个氛就是氛围的氛,有一个词能把气氛和氛围这个词代替掉,就是情绪感。
它是一个意境和情况的共同高潮。
所以我们经常在事后看照片的时候,发现所谓的拍着了、拍巧了的照片,仍然是死照片,还不是一个好照片。什么样的照片好呢?就是拍神的照片,就是他更有劲儿。拍着了,拍到了的那些总觉得还差点意思,可以完全可以变得更耐看,更有抓人的感染力。
摄影实在是一个情绪的艺术,我觉得他引人注目的首先不是细节,而是整体。
以前有一个前辈告诉我:看整体、看整体!这句话对我很重要,不能一味的就低头拉车,还是要抬头看路。
Q22:
《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大国志》《长皱了的小孩》这是老师的前 3 本著作,您归纳为“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那最近出版的新书《昨天堂》您是要见什么呢?
严明:
关于这三本书的顺序,“大国志”的作品已经是有了的,七年多以前,出第一本书的时候,出《大国志》画册前,出版社逼着先写了一本随笔,就是说自己的拍摄生活,后来总结的就是见天地,第二本《大国志》出来了,那就是所有的作品众生,众生相。第三本是比较个人的,写自己的成长家庭多一些,所以说是见自己。昨天堂是我的第二本画册,一定要问是见什么,读者说见到了什么就是什么吧。
对于我来说,见未来?我的第二本画册跟第一本是比较不一样的。这么多年来我还是很想做一个转变,想做一个新的风格的探寻。不只是说拍一个《大国志》2,所以我觉得自己虽然跑了那么多地方,但是不应该标榜自己的腿脚好,走了多长的路,我觉得还是在摄影影像情绪的传达上面,可以做一个纵向的往深层的探寻,我觉得这是个新方向,而不是说路线的长远,我是一个践行者,自己提出的东西自己先信,就往这一块做,尽量极致的往这块做。
Q23:
我想听听片幅的选择,看老师都是正方形片幅,是出于什么理由?请问拍方片的技巧和方片特点?另外请问严明老师,如何处理被拍者的肖像权?
严明:
在用这种正方形的片幅之前,我用了好几年 135 ,就是长方的,动态的、抓拍的、街拍的特别多,拍的也不好,自己最初的喜好是那样。有朋友介绍了这种中画幅给我之后,试了一下,我就立即决定用它了。我觉得倒不是说底片画幅大就代表了是什么,而是它给我呈现了一种安静、轻松。我才发现自己其实不是一个喜欢窜上蹦下的人,而是喜欢这种中画幅的安静、宁静的情绪。也发现自己内心里可能是一个比较安静的人。
如何处理肖像权的问题,大家都一样,都面临着一样的问题。要获得同意,面临着要签合同等等这样的问题。不确定的情况下,在未来可能要少用或不能用。
Q24:
很喜欢严明老师的一句话:“愿能一直歌唱,直到自己成为风景,也成为了歌。”我很喜欢摄影,想要一直坚持下去。但是人生路漫漫,怎样可以一直保持着热情不减的心呢?
严明:
这句话应该有上下文,我想讲的意思是成为一个创作者和表达者这一点对拿起了一样工具来做表达、做创作、做艺术的人来说非常的重要,而不只是一味的翻唱别人的歌。大概是这个意思,我们每个人一生其实会做很多事,保持热情不减,就怎么做到呢?有不减的好处、妙处你才会不减,如果最后给你形成了烦恼、拖累了,你可能慢慢的也就心灰意冷了。也会在人生路上遇到其他的喜好,你投身去做别的事情,也是很自然很可能的一个事情,对不对?比方说你有个机会去搞电影了,搞电影不好吗?也很好。
如果你是一个很理性有规划的人,那就应该了解自身的特点,把坚持当做一个你必须的选项或者说坚持这个选项本身就是打过勾的,而不是说这个还可以松动,还可以谈,这个选项原来就有勾,是应该的,不然的话你做什么事儿也坚持,多久多远也是个麻烦,是不是?所以说搞摄影还是要多看多拍。周末了,这两天有没有去拍?不拍的理由有几十个,那拍的理由就是一个,就是热情。你不拍,哪有照片?你怎么来淘?怎么把它淘出黄金闪耀,对不对。
Q25:
这次新出的画册《昨天堂》和之前的作品相比文字很少,我想知道这种转变的原因,另外文字和图片如何相得益彰?
严明:
因为这本是画册,是作品集,你看到的前面那一篇文章是前言,就是开篇文章是一个序言而已。不是什么转变,我不想写文字,自己是摄影师,累了,写不动写不出来。开头讲的那个给书、给作品取名字,包括给你的每一张照片,你总要取名字,你不可能拿出来永远是编号。这就是说你要把握住表达的机会,要明确精准。日本有一个艺术家叫村上隆,他有一本书里讲过一句话,要会提炼注解自己的作品,他的有一句话叫
“
注解比才能更重要”。
Q26:
除了照片,我更喜欢老师的文字,感觉有一种可以把快乐和苦难都唱成歌的魔力。我是学生,想要问老师,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我是一名摄影专业大三的在读学生 也是您的粉丝 想询问您大学生应该怎样进行摄影创作,开始的时候盲目的拍,到现在逐渐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应该怎么办?还有您对现在大学生的创作,有没有什么建议?
严明:
第一个问题还是太大了。用木心说的话,就是要大大的生活一番,生活比艺术更重要,对不对?
还有底下这个问题大概并不能够成为什么问题吧,这个跟是不是大学生没有关系,你是成年人,老年人,大家都一样,每个人拿起了一个表达工具,去观看,去创作,在这个层面上,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年轻人困惑的老年人也困惑,所以有人说,你是专业的,我们是业余的。
我说这个话也是不对,
你面对一个情景,咱们同时都举起相机,你按快门,我也按快门。
你怎么能业余的就应该卡顿一下,就应该拍的稍微差一点,我认为不对,
你做你的表达,我做我的表达,做好自己的表达就可以了。
Q27:
你自己说也不太会编辑,又自己编,不请专家编,是基于什么因素呢,是不是因为别人编与自己的思想会有差距、冲突不合拍,还是因为专家编费用大,或其它因素呢。
严明:
自己拍的照片自己编就是理一个顺序。比方说那些彩色的石头,贝壳,某些珠宝,你都把它给带回来了,你把它串成一个项链,串成一个珠串儿,应该不难。
你自己是作者,特别了解,别人去编的话,我觉得跟我的想法肯定有偏差。
记得有一年我在一个摄影节上面当策展人我策了四个作者,我就跟他们说,你们自己选,我不帮你们选片。
你自己做主是多大的一个福利。
因为我觉得帮别人挑片很容易变成什么呢?
就是说挑出来的会是我的,而不是那个作者的,
所以说我愿意把这个权利让给作者。
我大概跟作者说,你需要交多少张照片来,
比方说 30 张,我就提醒他们要做到就是把自己喜欢的挑出来。
你要不喜欢的话,犹豫的,你千万别让我看到,让我看到最后又变成你不太喜欢的上墙了,
其他的又没上墙。
你说你多窝囊对吧?
所以我就直接放权,让他们自己挑。
我觉得他们玩的很爽。
所以说我不是否定专家,我是认为有两种编法,一种是请专家,一种是自己来。
Q28:
之前听过严老师的演讲,对您“江郎才尽”的诠释印象深刻,请问严老师日常都是怎么学习,吸取养分来滋养摄影创作的?
严明:
这个刚才也都说了一些了,我也不是很刻意的说在学习什么。我觉得成年人好多东西,世界观,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认识,阅历等等,基本上成型了。不能说定型了,是成型了,然后就保持着对生活接触面的广度、深度。刚才说的多看新闻,然后文史类的东西、讲座,什么音频节目,我觉得都可以听一听,那都是能迅速获得知识,了解别人的一些好的途径。我比较反对,太浪费时间,过度娱乐化的那种生活习惯。比方说那种特别花时间的搞笑短视频什么的,一看能看几个小时这种,我认为是不太好的习惯,直接破坏你的日常生活节奏,还有甚至三观,有好多东西也蛮俗的,脑子会被干坏。
我讲的那个江郎才尽,我说我不是江郎,但我也很怕才尽。怎样防止这个才尽枯竭的那一天的到来呢?
我的解释是所谓“才”是持续感动的能力,我愿意更强调对自己的敏感的保护和坚守,不要随大流,不要成为某一些主流审美的帮闲。
有些东西大家
既已
了
解的,就
不太需要你再去烘托歌颂一把。
找一些自己的认识,把它形成自己的作品,
摄影师看到了什么,就取决于你的内心有什么跟他呼应,就是说这个感受发生了,你抄家伙去拍去创作,这个是一个正确的,它是一个路径,是个方向,而不是相反。
你不能举起相机就想起了某一本教材,想起来了我的老师他拍过什么?我是不是能仿一个,到最后发现你弄你这些东西都不是你自己,对不对?你自己看世界是你自己感受世界的过程,而且这个是别人代替不了的。
所以我说我后来没有搞乐队,搞乐队为什么失败,干的事情就不是在创作。我在我的第三本书《长皱了的小孩》里面有一篇文章叫“论唯美”,火力比较猛的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也提到了自己搞乐队时候的一些教训。我写了 16 个字,我说自己搞乐队的时候在干什么事呢?
叫“迷恋设备,苦练技巧,竞逐速度,拷贝偶像”,那时候玩乐队,就是这 16 个字儿,到头来青春耗尽才发现这些他奶奶的不是摇滚。
你看前面那 16 个字,那四个词,哪一个是摇滚的奥义,哪个是摇滚的本质。所以拿起相机之后,就是音乐上面犯的错误,自己就不能再犯。
之前搞音乐的时候,那么年轻的时候十几二十岁开始,为什么犯这么大的错误呢?对不对?在摄影上,我从一开始就要知道我是要表达的,要拿出自己的态度了,形成自己的作品就是创作为主,创作是根本,思想是一切创作的动力。音乐上的惨,是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人告诉我,没有高人跟你讲基本的话。如果我继续像搞音乐,搞乐队这样下去的话,那就相当于现在搞摄影的老法师之路。迷恋设备,苦练技巧,竞逐速度,拷贝偶像。你说这个错误犯的是不是有点大误了,误了青春。
Q29:
请问一下严老师的作品有没有国内或者国外的画廊代理?如有,现在市场价格是多少?老师可以和我们聊聊影像收藏的话题吗?
严明:
目前在北京我的个展正在开,到 11 月底。在 798 里面叫 SEE+画廊。如果是北京的朋友,有空去去看,主要的是银盐的作品,市场价格不高,作品价格是两万多起,因为它是随着那一个限量档次,是越往后是有上浮的。
我就想回到开头的一个话题,就关于一上来好多朋友问拍专题,我都想跟大家说,现在画廊里面你讲作品是论件的,一件事两件事的“件”。还有后面也有个朋友提问,讲到了一个什么忠实记录什么的。你看这海报,这些图片哪张是在搞忠实记录吗?
我认为他都是独立的情绪的表达。展览不要门票,在北京的朋友有条件可以去看一下。
Q30: 我想
问,严明老师心目中的好作品标准是什么?那一瞬间是怎样的画面或情绪触动他按下快门。
严明:
我今天我觉得没讲那么多照片,这是对的。放了一张是别人的照片,我觉得就这样聊一聊,大家对一些事情的理念上的一些认识,比较好。
Q31:
严明老师能聊聊下一步创作计划吗?
严明:
我的创作没有什么计划,都是散着来,先放开拍。我讲的那个非主题先行,我的意思是说每一个单张如果成立,后面会浮现很多事情,比方说风格的形成,你感兴趣的东西会汇聚,会把你擅长的东西理出来,然后朝那个方向去,它就像一棵树从土里生长出来,会冒出很多枝杈的,能发展出一个新的脉络,或者说某种题材。
我现在也是放开了拍,我在看哪些感兴趣的东西能浮现出来,
理出一个线条来,
这是我整体的一个方向。
我以前说过一句话,我说事情摆在那儿,道理就跑不掉。
照片之间的联系,或者说归纳,其实我认为不是一个难事儿。
举个例子讲,我遇到过这种事儿,别人要做一个展览,
一个儿童题材的展览来找我,或者是他要做一个关于女性题材的展览
来找我,
很简单,我拍的人中间除了男的都是女的。
对不对?
那我可以选十张给他就是了。
那我拍的时候我也没有考虑过有这个事,对不对?
我拍的除了大人之外都是小孩,
我就把儿童那个就给他了,对吧?
我们任何人两个人,我们面对面,我们两个人之间有 1 万种联系,你信不信,一万种共同点,把这个数据理出来我认为一点都不难,对吧?
所以把握住每一次你的感动很重要,你有感其实就是在告诉你有意思,有意义附着在上面。
它
会连缀出来其他的东西,你就可以往那个方面去。
关于这一个系列,这一组是多少张,那就是另外一个事情,
也是不复杂的一个事儿。
你对其他的事情再有新感觉,他又会理出另外一个脉络。
这就是我自己的创作方式,
我觉得这种创作方式比较轻松。
因为他顺序是对的,就会给人带来解放,
而不是相反的一个顺序,就是苦恼的每天在想我怎么办,我怎么先把那个标题想出来,你可能从早上就坐在马桶上就开始想。你为什么不调一个换一个思维方式呢?
所以摄影就是要多拍,用东北话说干就完了。
我也说完了,谢谢大家。
END
分享平台
“蚂蚁隔壁班”微信群
(识别二维码邀请入群)
“蚂蚁隔壁班”分享会安排:
1,陈吉堃,主题《我的摄影经历》
2,刘翔,主题《影像艺术创作中的家庭影像题材研究》
3,晨堂,主题《我和蚂蚁摄影以及世语新说》
4,王雷雷,主题《学习摄影的新误区》
5,安礼楠,主题《简明组照编辑逻辑》
6,张杰,主题《伟大的传承-尤金·阿杰与沃克·埃文斯》
7,张耀疆,主题《从“动物园”到街拍摄影》
8,金晶,主题《跑了百来个国家不如在“蚂蚁”呆几年》
9,唐浩武,主题《我拍农民工》
10,饼,主题《地尽头》
11,卓玛,主题《回望高原》
12,刘强(蜗牛),主题《说“绿风景”抄袭,我有话说》
13,大笨笨熊,主题《爱与吻-一个摄影师的自白》
14,李岳,主题《摄影收藏存储与包装材料的选择》
15,烟丝,主题《我看的那些有关照相与艺术的书》
16,张宏伟,主题《我学习摄影的三个阶段》
17,要有光,主题《手机影像创作》
18,朱昱安,主题《从想象到呈现》
19,李伟,主题《游走在边疆》
20,夏建国,主题《浅谈客观摄影与主观摄影》
21,戚勇,主题《关于手机新影像的思考》
22,滚刀肉,主题《让自行车回归生活》
23,袁徐庆,主题《空房间》-立体摄影作品的诞生
24,凌鹤,主题《婚礼摄影师自我身份认同》
25,白杉,主题《摄影书“生长”》
26,安光系,主题《风景摄影的历史与走向》
27,人自在,主题《向外放眼,向内观照-摄影与茶》
28,王福春,主题《生活中的中国人》
29,by5ff ,主题《帮你做出最漂亮的银盐照片》
30,Zhang lala,主题《中国摄影师如何走向国际舞台》
31,王庆松,主题《在希望的田野上》
32,朱洪宇,主题《摄影人如何走进摄影节》
33,林路,主题《摄影画册的鉴赏与收藏》
34,王若邦,主题《告别单一叙事》
35,刘杨,主题《从人性到物性-当代静物摄影创作指南》
36,商华鸽,主题《拍摄死亡》
37,齐林Lin,主题《撒哈拉往事》
38,李巍,主题《有些小事才是大事,比如那碗米饭》
39,王牧,主题《最短的长镜头》
40,卢承德,主题《苏州故事》
41,袁吉晴,主题《宝丽来的神奇故事》
42,袁洁,主题《打破套路化的摄影创作》
43,李继保,主题《英雄地》
44,濮演,主题《在路上》
45,邢千里,主题《中国摄影简史》诞生记
46,严志刚,主题《时代背景下,让摄影和自己发生关系》
47,杨寒,主题《关于时尚摄影二三事》
48,陆祎玮,主题《我在美国策张爱玲展》
49,龚月强,主题《观展志-摄影展览带给我们什么》
50,王志平,主题《遍地风流-普罗旺斯的恢弘抓拍》
51,钟林春,主题《从摄影到摄心》
52,刘翔,主题《马克·吕布黑皮书-摄影的传承》
53,阴彤,主题《我在英国讲故事》
54,袁园,主题《把“当代艺术摄影”作为方法》
55,周仰,主题《从写实到造境》
56,路万江,主题《古典相机》
57,柴柴,主题《辛迪·舍曼:这不是自拍》
58,要有光,主题《如何选择适合的拍摄器材》
59,宁舟浩,主题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乡村》
60,李志国,主题从2024相机到《重生》系列作品
61,王攀,主题《故乡三部曲:一城一山一河》
62,马语者,主题《熟悉而陌生的大伙伴》
63,拉黑,主题《从罗福平到罗福平》
64,马浩冉,主题《古典摄影工艺的当代实践》
65,王仁伟,主题《船厂农民工》
66,棉布,主题《培根的文脉-介绍绘画大师弗朗西斯·培根》
67,郑忠民,主题《摄影:阅读与写作》
68,王若地,主题《黑白摄影的形式、空间和技巧表现》
69,王勇,主题《寻找乡村照相馆》
70,赛力克 · 木胡什《我们的太阳在路上》
71,靳华,主题《视觉日记》
72,张宏伟,主题《2000年以来的甘肃摄影》
73,吴小淮《群雄逐鹿 ——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典藏与鉴赏》
74,于涛,《珠江——与河山的对话》
75,盖少华,《像之阴阳》
76,李檣,《我的故乡摄影与中国式纪实摄影》
77,邹璧宇,《一起来一次公路摄影》
78,王璜生,《重读1984年珠江流域的影像纪录》
79,刘劲勋,《 C Pluao黑碳料理》
80,张静,《记忆的图像变体》
81,王兵,《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摄影》
82,陈立群,《金石声(金经昌)一个跨界的摄影大家》
83,蛊师,《从摇滚乐到日常经验》
84,林添福,《2004-2021我拍祭龍》
85,刘江岭,《日本古建筑小史概要》
86,傅尔得,《《对话》与《在场》:当代摄影艺术在玩什么?》
87,曹梦鸽,《艺术史研究者的观看技术:从胶片幻灯片到虚拟现实》
88,张俊佳,《裸模10年-围绕摄影展开的生活》
89,严明,《江湖问答》
90,陆文鹏,《街头剧场》
以上主题均已完成
以下主题即将进行
91,钟华连,主题待定
92,吃土豆的人,主题待定
93, 戴显婧,主题待定
94,尤达任,主题待定
95,董冰峰,主题待定
96,王争平,主题待定
97,于大可,主题待定
点击查看“蚂蚁隔壁班”1-90期分享会海报集锦
欢迎分享摄影经验、摄影故事,当然不聊摄影也可以
具体请联系令胡歌 微信:antphotos
—【蚂蚁摄影】—
批评若不自由 赞美则毫无意义
| 蚂蚁蚂蚁蚂蚁蚂蚁 |
日常事务请联系微信号 Antphotos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蚂蚁摄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